《联合日报》刊发李秀亮博士文章-美女久久久久久久长
齐鲁文化传承与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联合日报》刊发李秀亮博士文章

作者:李莉 时间:2021-10-20 浏览量:41

 

10月19日,政协山东省委员会机关报《联合日报》大力弘扬齐鲁优秀文化系列专题报道刊发齐鲁文化研究院李秀亮博士文章《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贡献》。

 

      全文如下: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文化可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早在遥远的石器时代,齐鲁文化的前身东夷文化曾经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西周伊始,随着齐、鲁两国的建立,齐鲁文化在东夷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并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峰。秦汉王朝建立后,齐鲁文化经过整合创新,逐渐融入到秦汉大一统文化中,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滋养和哺育了历代中华子民。可以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辉煌历程中,齐鲁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总结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是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齐鲁文化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实物证据

  近百年的考古发现已表明,自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起,山东境内的齐鲁先民就已经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原始文化,从而为中华古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充分可信的实物证据。

  齐鲁先民使用文字已有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学者先后在泰安宁阳、莒县陵阳河、日照尧王城以及诸城前寨等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多个不同形式的陶文符号,时间都在距今五千年左右。

  齐鲁先民掌握了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考古学者先后在胶州三里河遗址发现了两段黄铜锥,在诸城呈子遗址发现了铜残片,在栖霞杨家圈遗址发现了残铜锥,在日照尧王城遗址发现了铜炼渣,在牟平照格庄遗址出土了青铜锥等。这些在不同区域内大量出现的铜质品,充分说明齐鲁先民很早就已经掌握青铜器冶炼技术,并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器具了。

  齐鲁先民创造了发达的城市和礼仪建筑。早至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齐鲁大地上便出现了发达的礼仪建筑和早期城邑,而成为中国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据学者统计,到上个世纪末,山东、河南等地先后发现数十座龙山时期的城邑,其中位于山东地区的有17座,数量居全国之首。

  文字、青铜器、城市和宗教礼仪建筑等因素,是学术界公认的可作为早期文明产生的重要物质标志。齐鲁先民在诸文化因素上所取得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便以充分的证据表明,早在数千年以前,齐鲁原始文化便已经为中华古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齐鲁文化为中华轴心文明的出现和繁荣提供了学理支撑

德国历史学家,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在中国、印度和古希腊3个地区,几乎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伟人,形成了一系列哲学争鸣和科技创新。这个时代,可称为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产生的所有思想文化,都深刻影响了此后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

  在中国的“轴心时代”,由于地域差异和政治经济的不均衡性,各诸侯国都独具自身文化特色。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曾将其细分为中原文化、北方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等7个不同的文化圈。这其中,产生文化巨匠最多、学术思想最繁盛、经典文献最集中的,便是位于今山东境内的齐鲁文化圈。

  鲁文化秉承重文守礼的传统,保存了丰富而完整的文化典籍,既诞生了孔子、孟子、墨子等学术名家,还形成了世称显学的儒、墨学派,从而为诸子百家的兴起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齐文化则本着重变革、尚融通的传统,以极大的胸怀开放包容、多元汇通,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并且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稷下学宫,从而为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齐国临淄也因此成为当时规模最为宏大、学风最为自由的学术圣地。

  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都是由齐鲁文化引领和创造的。齐鲁文化为中国“轴心时代”学术的繁荣、思想的培育,以及我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兴盛,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齐鲁文化为中华成熟文明的定型和发展提供了丰富滋养

  秦汉时期,随着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征程。以秦始皇、汉武帝为首的秦汉统治者,先后实施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积极探索治国安邦良策。在此过程中,齐鲁学者的思想主张和齐鲁文化中的施政经验,成了最受秦汉统治者关注和青睐的主要理论来源。

  秦始皇虽然将法家学说作为主要的治国思想,但对齐鲁文化却做了最大程度的认可和吸收。首先,秦始皇大力吸收齐文化中的五德终始学说,并用之为秦王朝的建立寻找理论依据。其次,秦始皇模仿齐国稷下学宫设立了博士制度,并广泛吸纳齐鲁学士入朝为官。在秦始皇的大力倡导下,数量众多的齐鲁士子涌入秦国,从而为秦人的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西汉时期,国家的执政理念虽一度发生较大转变,但对齐鲁文化的重视和吸纳却从未停止。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使齐鲁文化中的儒家学说经过融合创新后,一跃成为整个王朝的最高执政思想。

  在秦皇汉武的大力引导下,齐鲁文化的理论主张和思想学说逐步融入到中华大一统文化之中,齐鲁文化也由地方区域文化逐渐成为中华主流文化。从汉代之后的两千余年间,儒学独尊的地位始终保持不变,齐鲁文化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基因和核心内涵。

 

 

 

Copyright 2003-2024 qiluwenhu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