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9日,第十三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主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推动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家以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关媒体等单位代表参会。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吕文明教授应邀参会,并作了题为《齐鲁文化与黄河文明》的主题报告。

吕文明指出,齐鲁文化与黄河文明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一方面,黄河文明是齐鲁文化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基石,齐鲁文化建立在黄河文明长期的熏陶和影响中。另一方面,齐鲁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文明的“重心”所在,黄河文明最终的成果结晶主要是在齐鲁。尤其是在汉代以后的两千余年,齐鲁文化以“圣地”的文化气象,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吕文明认为,黄河文明内部各文化板块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其实质是黄河流域自身文化的多元一体发展,其总体发展趋向是 一致的,即都在向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不断迈进。今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沿黄九省区都在积极谋划“幸福黄河”的发展路径。

吕文明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反响,将齐鲁文化与黄河文明紧密联系起来,对研究齐鲁文化与黄河文明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